夏天慢慢地逼近,家中有小寶寶的父母常常為了寶寶肌膚問題而頭大~ 多數新手爸媽都搞不清楚為何寶寶會突然發起疹子,或是皮膚紅紅癢癢的,只見寶貝不停東抓西抓,不僅影響睡眠品質、更容易造成情緒變得焦躁不安而哭鬧不停。
中山醫學院小兒異位性皮膚炎專科權威 賴柏如醫師表示,皮膚發癢,其實不是一天造成的,而是慢慢累積導致,主要原因都是因為皮膚表層的屏障受到破壞!
皮膚屏障和皮膚發炎的關係為何?
皮膚,對我們身體來說,是一個很重要的器官。就像房子的水泥牆一樣,將我們身體的其他器官保護在房子內,使水分得以保存在體內,同時將外在的過敏原、刺激物、細菌、病毒和紫外線隔絕在外!當水泥牆很鞏固的時候,自然不容易受到外來的侵害。
簡單來說,皮膚(水泥牆)=角質細胞(磚頭)+細胞間油脂(水泥)+皮脂膜(油漆)
我們的表皮係由許多角質細胞堆疊而成,就像磚頭一樣一個個堆疊在一起。同時,角質細胞內有天然保濕因子,可以吸水,就像吸水海綿一樣,緊緊抓住水分。就像磚頭與磚頭之間一定會有縫隙,這時就需要水泥將縫隙填補。而細胞間的“脂質”就是水泥,成分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神經醯胺、脂肪酸、膽固醇等等,對皮膚屏障扮演重要角色,主要功能就是要防止水分往外跑!
除了水泥磚塊外,最外層又有我們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一些其他成分所形成的「皮脂膜」,就像油漆一般,覆蓋住整面牆,加強了屏障的功能。這層皮脂膜PH值介於4.5~6.5之間,為弱酸性,具有抗菌功能。如果皮脂膜的PH值變成鹼性,那就會造成皮膚內的酵素失去恆定,導致皮膚屏障受損。
賴醫師更加表示,只要能把這水泥牆鞏固好,就可以把水分保存在體內,阻絕外在細菌、過敏源、刺激物和紫外線,同時對抗環境冷熱!但改變外在環境相對困難,不如改變自身的體質,也就是皮膚屏障比較容易!
新生兒的皮膚屏障到底該如何鞏固?
寶寶出生後,許多器官尚未發展完全,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才能讓身體各器官發展成熟。皮膚當然也不例外,看似水嫩的肌膚,其實無比地脆弱,需要照顧者更加用心的保護。
我們都只覺得寶寶的皮膚相對成人滑嫩、好摸,除此之外,外觀並沒有差別。然而,根據研究顯示,寶寶(6-24個月大)其角質層的厚度比成人少30%,整個表皮的厚度也相較成人少了20%,同時角質細胞也都比較小。實驗證明,小於12個月的寶寶,其水分經由皮膚散失的程度明顯比成人來得高。「經皮水分散失能力」,其實就是皮膚屏障的指標。如果皮膚屏障好,照理說,經皮水分散失會比較少,可見,寶寶皮膚和成人不一樣,似乎還未成熟。
由研究得知,雖然寶寶一出生,皮膚看起來相當完整的,但要到出生後的前幾年,皮膚屏障才會逐漸演化成長,達到和成人一樣理想的狀況。如何有效保護寶寶出生後脆弱的皮膚屏障,則必須遵從肌膚所需的條件:
1. 清潔:
一般而言,寶寶不太需要每天洗澡,除非身體真的有些髒污,可以用溫涼水(30-35˚C)沖洗一下即可,最多一天洗澡一次,過度清潔反而會使皮膚屏障保護力下降。而多數寶寶都喜歡泡澡,感覺就像回到羊水一樣,但仍建議泡澡的時間也請盡量縮短為5-10分鐘以內,因為泡在水裡過久,水分瞬間散發的速度更快,更容易使角質細胞中的天然保濕因子流失。
使用的清潔產品,則儘可能不使用肥皂,包含『母乳皂』其實都不太適合使用於寶寶肌膚上,因為不論任何成分的肥皂都必須經過皂化,即使不含皂鹼,還是非常容易將寶寶的皮脂膜徹底洗去(就像水泥牆掉漆一樣),失去屏障的肌膚就會變得更脆弱而受到外來物的侵害。
2. 保濕:
即使是健康肌膚的寶寶,其角質細胞中所含的天然保濕因子也比成人少。然而,異膚寶寶更是雪上加霜,研究發現,異膚寶寶不但角質層中的天然保濕因子大量缺乏,同時,細胞間的脂質,尤其是神經醯胺的量,也大幅下降。因此導致整個皮膚屏障大崩盤,外在的過敏源、刺激物、細菌、病毒、紫外線等有害物質都能長驅直入,導致皮膚發炎,紅疹出現,不停搔抓。
因此,不論是正常寶寶或者是異膚寶寶,皮膚容易乾燥是其特點,也正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!
原則上於泡澡或洗澡後,稍微擦乾時,就可以塗抹保濕劑,傳統上最好的潤滑劑就是「凡士林」,因為豐富的油性可改善皮膚乾燥的情形,又幾乎不會引起過敏反應,然而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不透氣和黏膩感,用量上建議薄薄的一層即可。當然,目前也有許多專為寶寶或異敏性肌膚設計的乳液,也都可以先和皮膚科醫師討論過寶寶的膚質情況後,再予以挑選使用。一定要提醒的是,異膚寶寶絕對不適合使用含有香精、精油、綿羊油、花生油等成分的保濕保養品。
而塗抹保濕的時間,如果時間允許,一天以四次最佳。除了每天洗澡後一定要擦乳液保濕之外,其他時間可於早中晚直接擦拭,加強肌膚的保濕度。
3. 溫度:
肌膚過熱時容易造成汗水鬱積,而汗水中的水分蒸發後,也會留下刺激物質,造成癢感。如果過度搔抓,更容易導致皮膚發炎惡化。對於嬰幼兒,建議用乾淨的濕毛巾每兩個小時擦拭一次,之後再用乾毛巾擦過,千萬不要直接使用濕紙巾,因為可能含有防腐劑、介面活性劑、香精和酒精等等。同時要避免穿不吸汗材質的衣服,也儘量不要幫寶寶穿搭太多件的衣服或包巾,寶寶通常不會表達,而皮膚上的汗疹正是其沈默的抗議,表示身體悶熱過度!
如果汗疹嚴重,還是儘速就醫,讓醫師判斷是否需要外用藥物治療。尤其是異膚寶寶,爸媽常常弄不清楚到底是異膚發作還是汗疹,這時候需要專業皮膚科醫師確診,才不會過度用藥。
4. 衣物:
保護寶寶嬌嫩的肌膚除了保濕和乾爽之外,預防過敏源請務必從衣物著起!衣物是24小時與寶寶皮膚接觸的最直接途徑,針對皮膚炎的改善,成也衣物、敗也衣物。
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要為寶寶挑選純棉材質的衣物,相對較為透氣吸汗,其中當然以有機棉最好,可大幅減少化學物質的殘留侵害,而擁有長纖維的棉質衣物,則比一般的普通棉,更能保護肌膚不受到刺激,而達到更加柔軟天然的舒適。此外,也應盡量避免動物毛髮製的衣物,例如羊毛、蠶絲等容易引發細菌孳生的蛋白質材質。然而,如何保持衣物的最佳保護作用,則需要更加注重保養細節了。
- 洗衣精
市面上的洗衣精林林總總,絕大多數都暗藏著引發過敏的化學物質,若洗衣精的化學物質無法有效分解而殘留在衣物上,將直接後會被寶寶皮膚所吸收。如果寶寶的衣物上沒有太多髒污或汗水,建議可以清水洗滌,並在通風處日曬,或是高溫烘乾亦可達到殺菌效果。必要時,可使用成分天然、不含香精的寶寶洗衣精,用量也不必太多,一點點即能有效清除髒汙。
- 洗衣機
衣物清潔是保護寶寶肌膚的步驟之一,最好獨立清洗,不和襪子類或成人衣物共洗,以免附著細菌。而洗衣機如果沒有時常清洗,很容易滋生腐生性黴菌,裡頭的孢子碰到水後將會附著在寶寶衣物上,造成過敏現象。因此,定期清洗內槽,可能比頻繁清洗寶寶衣物來得更加重要!
- 更衣室保持溼度在60%以下
環境中的過敏原- 細菌與塵蹣,最喜歡潮濕悶熱的環境。換季的衣物在經過三個月以上的儲放後,衣料內可能已滋生黴菌。因此不論是洗完後,或是長時間未穿的衣物,都建議經過陽光高溫曝曬再穿著,比較不會致敏。
然而,現今的住宅環境可能比較無法將衣物曬在庭院或是頂樓,讓足夠高溫的陽光曝曬來達到消菌。因此除了高溫烘乾衣物外,隨時保持更衣室的乾燥更是防止細菌與塵蹣持續滋生的最好方法。
許多研究證據指出,「經皮致敏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最重要途徑。其中過敏源均為環境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質,包含塵蟎、蟑螂、貓毛、狗毛、花粉等都有可能引起皮膚發炎惡化。然而,預防過敏源是一件相當大費周章的事情,除非能以非常嚴謹的作法,才可能會有比較顯著的成效。如果從致病轉機來看,我們更應該要致力於回復皮膚屏障,充分提供肌膚所需的保濕度,將磚牆砌好砌滿,同時降低皮膚刺激的外來物,保持肌膚在乾淨舒適的衣物中,就可以大幅減少經皮致敏的途徑,遠離寶寶與『癢』的距離了!
參考資料:
Comentarios